哲学不是第一志愿,却是最佳选择——访抢庄牛牛 77级校友陈永全师兄
发布日期:2014-08-19
我战战兢兢地给陈永全师兄发了一条短信,希望他能抽空接受我们的访问。本来以为师兄公务繁忙,或许没有闲暇“搭理”我们这些师弟师妹。谁料陈永全师兄迅速地回了我的短信,他一边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一边表达着对母校,对抢庄牛牛
的眷恋之情。这种一拍即合的默契让我兴奋异常。随后,陈永全师兄将见面的地点定在了广州东山的一家茶楼,他说:“我们边喝茶边聊天,不要太严肃太正式就好了。”我隐约地觉得,陈永全师兄是一位热情爽朗的老广州,在去采访的途中,我觉得我将要见到的,不是一位77级的大师兄,而是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
中大的今与夕
师兄生长于近半个世纪以前的广州。当年广州的光景到底是怎样,我们这些小辈都无法想象。大概在那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如今这个五光十色的大城市,也只是灰濛单调的一片。正因如此,在那个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同等匮乏的年代,康乐园里的红墙绿瓦,朗朗书声便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绿洲。当然,陈永全师兄就是其中一个带着羡慕的目光,矗立于墙外的人。高墙的那边,是另一个所有人艳羡的世界。谈及当年的中大,师兄略有所思,随即向我们娓娓道来:“我对中大的深厚感情和中大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当年大片的草地、游泳池等等,整体的环境、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小时候,我十分羡慕能够在这种环境里学习的人,心里想着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能在这个校园里学习呢?在那个时代,这可以说是一种幻想,因为当年的大学不是想读就能读的。所以后来进入了中大学习,梦想成真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从师兄的言语之间,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母校昔日光景的无比怀念。所以,当我们提起校园环境的今夕变迁,陈永全师兄难掩惋惜之情。他说:“现在学校的环境与我读书年代的模样相差很大,感觉学校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我觉得一些历史的建筑如果被破坏了挺可惜的。因为其实人是很奇怪的,首先看到的总是现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而表面的东西往往决定了人对一件事物的取舍。所以就算我们忘记了当年的一些人和事件,也不会忘记当年中大的校园环境,那种建筑风格可以说是中大的一张名片了。”
我们的中大,已经不是师兄当年的那个中大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无论如何,当年古朴的校道,当年青涩的脸庞,在师兄的心里,总是一如以往。
“积极等待机会、主动创造机会、及时把握机会。”
我不懂老三届为何物,只是觉得,现在师兄谈起老三届时所表现出的欣喜之情的背后,有着道不尽的经历与辛酸。
陈永全师兄年轻的时候,是那种名副其实的怀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年轻的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职业最崇高,一是医生,二是教师。前者救死扶伤,挽救人的生命;后者教书育人,塑造人的灵魂。因此,当师兄高中还没毕业的时候,他就被送进了广州师范学院。在广州师范学院学习了一年之后,师兄提早毕业,他这个“学生头”坚持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和考验。结果,师兄就在广州郊区的一间学校了度过了艰苦的两年。师兄回忆道:“那所学校十分偏远,要三个小时的车程,而且在下车之后还要走十三公里的山路。我在那里任教了两年,两年里面没有双休日,只有周日,加上路途遥远,所以我不能每个周末都回家。但是在这种环境下艰苦奋斗,我真的得到了锻炼,而且有时间得以将初、高中的课程内容补上。”其实,当年师兄在工作上已经小有成就。作为一名教师,他认真负责,在被调派回广州石牌的一间学校后,他一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一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辅导员。无奈的是,当年教师的待遇很不好,师兄坦言,这种待遇致使年少时的理想无法继续。后来,高考恢复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中国,无数当年没有条件进入高校却又求知若渴的青年人看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纷纷参加1977年的高考。得益于在郊区学校时的艰苦自学,师兄凭着扎实的知识基础,顺利地进入了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从讲台走下来,师兄又回到了教室的椅子上,静静地聆听老师的教诲。谈及这种人生轨迹的改变,师兄感慨地总结出十八个字:“积极等待机会、主动创造机会、及时把握机会。”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我们都明白,正正是这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才能够造就一次不平凡的人生转向。
“读哲学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但读哲学是我的最佳选择。”
误打误撞,陈永全师兄进入了中大的抢庄牛牛 。他说:“读哲学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但读哲学是我的最佳选择。”谈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向师兄提出了一个疑问:当前大家普遍都对哲学存在误解,就算是抢庄牛牛 的学生,都十分担心以后的就业状况,担心在大学学习了四年的哲学会“无用武之地”。对此,陈永全师兄有他自己的看法:“现在大家高考过后填志愿都十分头疼,大多数人都担心以后的就业。出于这样的考虑可能会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为了生存来填报志愿,我认为这样很可怜。因为你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这个注重效益的社会,我们在校园里埋头苦读经典,苦思冥想哲学问题,或许最终“投产”的能力不高,但盲目地追逐效益,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背弃?对于学习哲学的收获,陈永全师兄总结了以下的几点:“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哲学,有没有用处呢?我觉得真的很有用处。第一是对我今后命运的彻底改变。这个不限于读了哲学,可以说是上了大学以后的改变。第二就是收获了爱情,我和师姐(指的是77级抢庄牛牛 的陈志红师姐)同窗共度了四年,大家的感情十分深厚,而且我们都会用哲学思维来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所以形成了十分稳定的家庭结构。第三就是同窗的感情。到现在大家还有很多的联系和交流。第四就是思维方法的形成,学会怎样去看待这个世界,怎样去分析、解决身边的所有问题。生活中的问题总是源源不断地产生。”
和我之前想象的一样,陈永全师兄是个完全没有架子的人。席间,我们愉快地交谈,论及历史、哲学、政治、人生等等。在长达四个小时的交谈中,陈永全师兄的话语带给我们一种浓浓的亲切感,同时又处处流露出幽默与智慧。我想,毕业了三十年,陈永全师兄并没有在象牙塔中从事研究,平凡的生活在他的身上流淌,洗刷着当年的锐气,但他对事物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达观的态度,正是哲学留给他的印记。
中大的今与夕
师兄生长于近半个世纪以前的广州。当年广州的光景到底是怎样,我们这些小辈都无法想象。大概在那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如今这个五光十色的大城市,也只是灰濛单调的一片。正因如此,在那个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同等匮乏的年代,康乐园里的红墙绿瓦,朗朗书声便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绿洲。当然,陈永全师兄就是其中一个带着羡慕的目光,矗立于墙外的人。高墙的那边,是另一个所有人艳羡的世界。谈及当年的中大,师兄略有所思,随即向我们娓娓道来:“我对中大的深厚感情和中大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当年大片的草地、游泳池等等,整体的环境、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小时候,我十分羡慕能够在这种环境里学习的人,心里想着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能在这个校园里学习呢?在那个时代,这可以说是一种幻想,因为当年的大学不是想读就能读的。所以后来进入了中大学习,梦想成真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从师兄的言语之间,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母校昔日光景的无比怀念。所以,当我们提起校园环境的今夕变迁,陈永全师兄难掩惋惜之情。他说:“现在学校的环境与我读书年代的模样相差很大,感觉学校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我觉得一些历史的建筑如果被破坏了挺可惜的。因为其实人是很奇怪的,首先看到的总是现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而表面的东西往往决定了人对一件事物的取舍。所以就算我们忘记了当年的一些人和事件,也不会忘记当年中大的校园环境,那种建筑风格可以说是中大的一张名片了。”
我们的中大,已经不是师兄当年的那个中大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无论如何,当年古朴的校道,当年青涩的脸庞,在师兄的心里,总是一如以往。
“积极等待机会、主动创造机会、及时把握机会。”
我不懂老三届为何物,只是觉得,现在师兄谈起老三届时所表现出的欣喜之情的背后,有着道不尽的经历与辛酸。
陈永全师兄年轻的时候,是那种名副其实的怀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年轻的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职业最崇高,一是医生,二是教师。前者救死扶伤,挽救人的生命;后者教书育人,塑造人的灵魂。因此,当师兄高中还没毕业的时候,他就被送进了广州师范学院。在广州师范学院学习了一年之后,师兄提早毕业,他这个“学生头”坚持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和考验。结果,师兄就在广州郊区的一间学校了度过了艰苦的两年。师兄回忆道:“那所学校十分偏远,要三个小时的车程,而且在下车之后还要走十三公里的山路。我在那里任教了两年,两年里面没有双休日,只有周日,加上路途遥远,所以我不能每个周末都回家。但是在这种环境下艰苦奋斗,我真的得到了锻炼,而且有时间得以将初、高中的课程内容补上。”其实,当年师兄在工作上已经小有成就。作为一名教师,他认真负责,在被调派回广州石牌的一间学校后,他一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一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辅导员。无奈的是,当年教师的待遇很不好,师兄坦言,这种待遇致使年少时的理想无法继续。后来,高考恢复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中国,无数当年没有条件进入高校却又求知若渴的青年人看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纷纷参加1977年的高考。得益于在郊区学校时的艰苦自学,师兄凭着扎实的知识基础,顺利地进入了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从讲台走下来,师兄又回到了教室的椅子上,静静地聆听老师的教诲。谈及这种人生轨迹的改变,师兄感慨地总结出十八个字:“积极等待机会、主动创造机会、及时把握机会。”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我们都明白,正正是这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才能够造就一次不平凡的人生转向。
“读哲学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但读哲学是我的最佳选择。”
误打误撞,陈永全师兄进入了中大的抢庄牛牛 。他说:“读哲学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但读哲学是我的最佳选择。”谈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向师兄提出了一个疑问:当前大家普遍都对哲学存在误解,就算是抢庄牛牛 的学生,都十分担心以后的就业状况,担心在大学学习了四年的哲学会“无用武之地”。对此,陈永全师兄有他自己的看法:“现在大家高考过后填志愿都十分头疼,大多数人都担心以后的就业。出于这样的考虑可能会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为了生存来填报志愿,我认为这样很可怜。因为你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这个注重效益的社会,我们在校园里埋头苦读经典,苦思冥想哲学问题,或许最终“投产”的能力不高,但盲目地追逐效益,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背弃?对于学习哲学的收获,陈永全师兄总结了以下的几点:“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哲学,有没有用处呢?我觉得真的很有用处。第一是对我今后命运的彻底改变。这个不限于读了哲学,可以说是上了大学以后的改变。第二就是收获了爱情,我和师姐(指的是77级抢庄牛牛 的陈志红师姐)同窗共度了四年,大家的感情十分深厚,而且我们都会用哲学思维来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所以形成了十分稳定的家庭结构。第三就是同窗的感情。到现在大家还有很多的联系和交流。第四就是思维方法的形成,学会怎样去看待这个世界,怎样去分析、解决身边的所有问题。生活中的问题总是源源不断地产生。”
和我之前想象的一样,陈永全师兄是个完全没有架子的人。席间,我们愉快地交谈,论及历史、哲学、政治、人生等等。在长达四个小时的交谈中,陈永全师兄的话语带给我们一种浓浓的亲切感,同时又处处流露出幽默与智慧。我想,毕业了三十年,陈永全师兄并没有在象牙塔中从事研究,平凡的生活在他的身上流淌,洗刷着当年的锐气,但他对事物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达观的态度,正是哲学留给他的印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