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在77级系友入学40周年回校重聚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2018-03-27
各位领导、老师、77级系友:
        我2004年退休后,当了十多年的抢庄牛牛 离退休分会的理事、分会长,一直干到2017年底。就我所知,77级系友曾多次捐款给抢庄牛牛 离退休老师作为活动经费,其他年级的系友也有捐款。现在抢庄牛牛 离退休老师每个月喝一次早茶,用的即使系友们的赞助款。我代表抢庄牛牛 离退休老师感谢77级系友和各个年级的系友,感谢所有系友对我们离退休老人的关心和爱护。
        抢庄牛牛 离退休老师们并没有退休就什么都不干,等着慢慢变老。借此难得机会,就我所知,向各位报告一下抢庄牛牛 离退休老师健康长寿,老有所为的情况。
        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可以说是个长寿系。截止2017年底,抢庄牛牛 在编离退休老师共有33人,其中,80岁以上有16人,几乎占了一半。中国哲学史教授李锦全和张荫芝两位老师,今年92岁。这些长寿老人的共同点是——学哲学,用哲学,懂得哲学养生明理,懂得人生哲理有利于健康长寿。万事想得开,一切向前看。抢庄牛牛 80岁以上的离退休老师,都是生在旧社会,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他们中有的人在各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们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的高度去理解人生。他们相信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命运观”。所以,遇到不顺心、不顺意的事,能“万事想得开”,往前看,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遇到挫折,相信自己,自强不息,走自己路。退休后,他们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和有益身体的娱乐活动,安度晚年,快乐人生。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2015年去世的李五湖老师,他退休30年,在书法、楹联的创作上没有停止过脚步,所写联作约2300副。2007年获中国联界最高奖(“梁章钜奖”)。在广州书画学院等讲授《中国诗词》、《中国楹联》、《书法与文字辨析》、《书法美学》等。其硬笔狂草书法、楹联在国内(含香港)都有名气,书法作品被登于《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中韩书画名家大师精品大典》、《世纪华人书画作品选集》等十多种。李锦全教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退休30年来,除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外,还把自己退休前和退休后的文章整理成册,分为《李锦全自选集》、《李锦全自选二集》、《李锦全自选三集》、《李锦全自选四集》。2016年,90岁的李锦全教授向校图书馆捐赠藏书4700余册。离休干部袁伟时教授离休后仍继续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年近八十的老人,还经常到国内高校讲学,仅在2013年,曾先后在北京大学、贵州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腾讯网、凤凰网等处作的报告超过15次,还有几次专题访谈,加起来大约20次;袁教授离休后发表的文章有300多篇,写了18部学术著作,已出版了16部,还有6部在出版社等待出版。袁教授的研究如他所说坚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自成系统,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张华夏教授退休20多年,仍然坚持每天8小时的学习、研究。他自己说:“学术永远没有退休。”他退休后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仅在2013年就写了8篇)。刘歌德教授今年81岁,他从事马克思理论的研究,退休后,发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数十篇,著作四部(其中3部与外校老师合作)。刘歌德教授退休后还参加过学术讨论会几十次,提出多个创新观点。今年85岁的何梓焜,退休后出版了一部研究普列汉诺夫的学术著作,还把自己历年来研究粤剧艺术的论文辑成3集出版。林定夷教授今年82岁,退休后继续潜心科学哲学的研究,发表过论文十多篇,2015年出版了三卷本、100多万字《科学哲学》大部头,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陈长畅教授曾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内容发表过8篇论文,其中2篇获得了广东省学术团体颁发的优秀论文奖。章海山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伦理学引论》(第二版)2016年出版。今年2月去世的乐志强教授喜爱古诗词,2014年1月出版了《心声滴韵——乐志强古诗词选集》。抢庄牛牛 还有部分退休老师仍然在自己曾经从事过的领域发表过文章(如杨维增教授、李尚德教授、何博传老师),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张扬,材料不肯报上来。我今天报告的,肯定有遗漏,请在座的离退休老师们补充。此外,我们系退休老师中,年轻一点的退休后仍然从事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如陈荣冠老师退休后到民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任党委副书记;徐文俊教授退休后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学系任系主任;我本人退休后,也曾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当了十年兼职老师。
        我的报告到此,谢谢各位。
        (刘锦方2018.3.17)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