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研究团队参加欧洲国际科学史会议
2014年9月4日至6日,欧洲科学史学会第六届国际研讨会(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在葡萄牙里斯本(Portugal, Lisbon)举行。该会议是国际科学史界的重要年会,自2004年开始举办,两年一届。本次会议主要包括3场大会报告、63场专题分会,参会学者约五百人,中国学者十余人参会。
由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讲师朱一文和江璐组织的研究团队参加了此次会议。该团队共有9人组成,他们分别是: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讲师朱一文、江璐、潘大为,教授梅谦立(Thierry Meynard),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郑方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诚、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汪小虎,巴黎第七大学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教授Karine Chemla(林力娜)和Christine Proust。其中Karine Chemla为本组的评论人,梅谦立中途因故退出,汪小虎因故未能前往里斯本。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以中国年轻人为主的团队参加此次会议。
本报告被分配在9月4日下午,占据两个会议单元:14:00到16:00,以及16:30到18:30。朱一文为第一个会议单元的主持人。朱一文首先感谢了本团队成员的努力和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的支持。接着进入了每人报告20分钟,讨论10分钟的报告时间。朱一文首先报告了七世纪中国两种数学教育的模式(Two Modes of Educating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 7th century China)。朱一文认为七世纪中国至少存在两种数学教育的模式,分别存在于国子监算学馆和国子、太学和四门馆,并依据儒家经典和算家经典就相关不同进行了探讨。
潘大为报告了《1920年代中国医学界对西医的接受:张锡纯和他的读者》(Acceptance of Innovation Within China’s Medical Society of the 1920s: Zhang Xichun and the readers)。该报告以张锡纯与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读者们之间的通信,分析了读者们对此书的反应,并进而探讨当时医学界对于西医的接受情况。
江璐报告了《一本逻辑学教材的转变: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科英布拉评注的中文翻译》(Transformation of a Logic Textbook: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oimbra Commentary on Aristotle’s Organon)。该报告分析了这本逻辑教材在西方耶稣会的使用情况,以及在明代李之藻和傅泛际对这本书的翻译,最后讨论了翻译这种媒介对于知识传播的作用。
Karine Chemla的点评认为可以从口述到翻译的过程和对评论的运用的角度将这三个报告的主题进行相联。其他参会者也热烈参与了讨论。
在第二个报告单元中,江璐是主持人。郑诚首先报告了《明代后期欧式火炮的本土化历程》(How the European Firearms Were Indigenized in China in the 16th & 17th Centuries)。该报告通过两个案例,探讨明代后期对于欧式火炮的仿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知识传播的条件与局限,外来技术与本土传统的互动关系。
郑方磊报告了“‘教学式证明’还是‘证明式教学’——斐波那契《计算之书》的买马问题”(“Pedagogical Demonstration” or “Demonstrative Teaching”-the Buying Horse Problems in Fibonacci’s Liber Abaci)。该报告通过对斐波那契《计算之书》中的一个系列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某些中世纪数学文本中的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理论证明之间互为手段和目的的复杂关系。提出了对数学知识的教学式的阐释对于数学家发现和证明数学原理亦能有所贡献。
汪小虎因故未能来参会,但他提供了PPT和word的评注。朱一文替他读了PPT,郑诚和郑方磊基于他的word文档加了补充说明。他的报告题目是《历书的形制及其对时间秩序传播的影响》(The Form of Almanacs and Its Impact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ime Information)。该报告以中国古代历书中的纪年表为研讨对象,指出了古人使用历书过程中对于时间问题认知的微妙心理及其成因。
Christine Proust最后报告了《基于楔形数学文献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Masters and Students according to Cuneiform Mathematical Texts)。该报告利用古巴比伦泥板数学文献,揭示了当时数种教学行为和数种师生间的教学模式。与会者也热烈参与了讨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里斯本会议的最后一天(9月6日),Karine Chemla当选为下一届欧洲科学史学会主席。同时,学会前任主席Fabio Bevilacqua提议,因为这次会议有相当多的中国学者参加,建议欧洲科学史学会首次增选一个中国人为委员。最终,经委员会提名,表决通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教授被增选为学会委员。
